日本櫻花文化
提到櫻花,首推日本。日本的櫻花世界著名,在日本如果單說“花”字,一般即指“櫻花”。日本辭書《廣辭苑》(第五版)關于“花”的詞條的解釋。1、“特指梅花或櫻花,平安后期以后指櫻花?!爆F在,日本人習慣把櫻花視為“國花”。
日本國內原產的櫻花不同于中國原產的果實甘甜美味櫻桃、毛櫻桃等,其所結果實味苦而不能食用。日本櫻文化的起源也不同于中國櫻文化。日本的櫻花文化主要由日本的自然神靈信仰和土著的神道信仰發(fā)展,伴隨日本的社會文化發(fā)展,逐步演變成獨特的櫻花文化。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演變。關于櫻花的最早文字描述,是關于櫻花的神話傳說。
一、 遠古的神道文化
日本櫻花的文字出現被塑造成一種具有神話色彩的說法,跟神話、土俗信仰甚至宗教等文化要素有關的符號。
日本《古事記》(712年)里記載的天孫(天照大神之孫)瓊瓊杵尊的妻子、神武天皇曾祖母——木花之佐久夜毘賣(《日本書記》(720)中為“木花之開耶姬”),其名“木花”在古代日本專指櫻花。山田孝雄考證認為古日語存在ra音轉為ya的運用情況,故“佐久夜”(sakuya)也就是“櫻花”(sakura)。在日語中,動詞開花的“開”,讀音“saku”,表示復數的詞讀作“ra”,把二者合起來即為“sakura”,意思為開花繁茂的植物。木花之佐久夜毘賣就是指“櫻花女神”。與此神話故事相關聯,日本原始時代自然崇拜“淺間信仰”,把富士山奉為神山?,F在日本關東、中部地區(qū),還建有不少淺間神社,其中供奉的主神就是與神山富士山結合為一體的木花之佐久夜毘賣,成為世人祈求平安與守護的神祗。遠古時代日本人認為山神冬季棲身于山上,春季下山棲身于櫻花樹上。正是木花之佐久夜毘賣被視作櫻花的“神靈”,櫻花樹自古以來被看作神木。至今,有些地方每年還舉辦祭祀儀式。此時的櫻花完全是日本神話中的美麗女神的形象。
《古事記》還記載“亦使木花之佐久夜姬者,如木花之榮榮坐,因立此誓者而使二女貢進。今汝令返石長姬而獨留木花之佐久夜姬,故今后天神御子之御壽者,將如木花之稍縱即逝矣?;蛞虼斯剩且灾劣诮?,天皇等之御命皆不長也?!边h古時代日本認為櫻花雖然美麗但凋謝也快,家里種植櫻花有損子孫壽命,家庭一般不種櫻花?,F在日本已經沒有這種禁忌,櫻花成為日本各地廣受歡迎的植物。柳田國難通過對垂櫻(絲櫻)的考察,發(fā)現垂櫻多植于墓地靈界以及神社佛閣處,認為櫻花與死靈信仰有關,推斷因為人們相信行空神靈地上降臨之時,乃擇櫻樹而棲;還根據觀櫻花祈求亡靈免除地獄之苦的口頭傳承,認為上古存在把觀花作為祭禮的時代。櫻花開放后,氣溫上升很快,各種病菌開始復蘇,快速繁殖,影響人的健康。古代日本認為病疫隨著花瓣飄零而到處傳播。后來產生了鎮(zhèn)花祭、安樂祭等習俗,在平安時代的宮中、神社非常盛行在櫻花落花的3月末4月初舉行為除祛病疫祭祀活動。
二、櫻花與水稻農耕祭祀
在距今大約3000年的日本繩文陶器時代最后階段,中國水稻種植技術就引進到了九州北部。開始種植水稻,標志著日本社會發(fā)展到農耕社會。進入彌生時代到大約公元300年,即大和時代文化期的開始階段,水稻種植技術在日本進一步發(fā)展并普及。
水稻原產亞熱帶,喜高溫高濕氣候,幼苗發(fā)芽最低溫度10~12℃,在暖溫帶及北亞熱帶地區(qū)栽培,播種栽培時間過遲,影響產量。水稻的種植,對物候,農業(yè)技術,合作生產的要求更高。時至清明,日平均氣溫達12℃,正是春耕春種的時,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xù)3天以上低于12℃,造成稻苗爛秧,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日本為地域狹長的島國,氣候變化大。在日本古語中,“櫻時”的意思是春天的時節(jié),櫻花的盛開,氣溫穩(wěn)定在12℃以上,意味著寒冬的過去,春天的到來。通過長期的積累,人們發(fā)現櫻花開放之時,就可以放心種植水稻,櫻花因而發(fā)展成為水稻播種的指示植物。與此相似,中國古代用“櫻筍時”、“櫻筍年光”代表陽春三月,表示春天的到來。以物候作為農耕指示也很常見?,F在,長江下游的農民在櫻花開放的清明時節(jié),柳樹發(fā)芽時開始進行水稻浸種,在種子內插上柳枝來指示水稻的發(fā)芽情況。清明所屬三候之首“一候桐始華”意即在這個時節(jié)先是白桐花開放,中國侗族傳說,古時侗家的原始屬地總是以桐樹開花時為插秧節(jié),也是以其他植物為水稻的耕作指示植物的例子。
在遠古時代,人們無法解釋自然現象,認為神靈掌控自然萬物。人們通過祭祀神靈,驅除瘟疫疾病,祈求保佑平安,五谷豐登、人畜興旺。遠古人類從漁、獵、采集社會過渡到開展種植的農耕社會,春季播種的祭祀活動是祈求、慶祝一年豐收的農耕起始活動,占有非常神圣而重要的地位。與水稻種植相關祭祀儀式,物候知識也傳到日本,并與日本的本土神道文化、土俗信仰等相結合。由此產生的日本的“神田播種祭”是一個神圣的、影響久遠的水稻播種祭祀活動。物候對開展農事活動尤為重要。長期的探索實踐,先民學會了根據植物、動物的物候規(guī)律,及時開展農事活動。有學者指出,櫻花(sakura)中的sa為谷物之神,kura為神之坐臺,因而櫻花就是田神(谷物神)依附之所的意思,櫻花盛開即為田神到訪的象征。從彌生時代已經成為農耕民族的日本人社會中,櫻花被當作田神之花。此外,日本民俗學者和歌森太郎也認為,sa是稻田的神靈。從磐座(iwa kura)、高御座(takami kura)等看(日文里“座”讀作kura),kura在古語中應該是神靈的供臺。對于農民乃至整個古代的日本人來說,櫻花也許原本就是稻谷神靈的依歸之物。和歌森氏認為稻谷神(sa神)及田神信仰存在,這種信仰的神祗就棲宿于櫻花樹。日本學者折扣信夫則認為,奈良的和歌中,未見有賞櫻花描述,進而推斷,上古的日本栽植櫻花不是用來觀賞,而是用于實用性的占卜活動,櫻花的開放凋落,可以預兆稻谷豐歉。換句話說,櫻花與稻作祭禮聯系在一起?!稗rの花”所說的就是在櫻花開放的時候進行種植水稻,有時稱為“種まき櫻”人們會把山上的櫻花移植到院子里,不僅作為觀賞,還作為指示農事植物,進行占卜祭祀,放歌暢飲,祈禱神靈保佑。
無論是神話故事,還是從民俗學的觀點出發(fā),櫻花與日本人的土俗信仰相連,有以櫻花祈禱豐饒的稻作儀式。
在遠古時代,日本在宮廷貴族醉心賞花的王朝以前,無論是神話傳說還是民俗信仰,櫻花是作為神、靈、圣,民俗把櫻花祭祀作為神圣的活動。作為神圣的祭祀活動,祭祀過后的聚會,祭祀過后郊游發(fā)展成為一種習俗,借此機會,走向社會,郊游嬉戲,甚至發(fā)展成為談情說愛的節(jié)日,在不同的歷史時代與地方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日本同中國一樣發(fā)展軌跡相似。由祭祀發(fā)展為欣賞櫻花,郊游等。
三、 唐文化的影響
日本遠古有語言而無文字,對櫻花文化發(fā)展的考證,除了現在遺存的民俗、祭祀活動、神話故事等,主要依據在后來漢字傳入日本后出現的各種文字記載。
公元630年(唐貞觀四年,日本舒明二年)開始,日本沿襲遣使入隋的舊例,遣使入唐,至公元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間,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開始了長達200多年對中國文化、經濟、科技等一系列的學習。遣唐使活動對日本經濟、社會、文化影響較大,該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唐朝文化的模仿。出現了《古事記》、《日本書記》、《萬葉集》、《懷風藻》、《古語拾遺》、《古今和歌集》等一大批古籍,從中可以窺出櫻花在日本文化中發(fā)展的點滴。
奈良時代(710—794),最早出現櫻花的是《古事記》(712年)。主要記載的櫻花女神——木花之開耶姬的故事。講述了天皇只愛櫻花女神,天皇的子孫如同櫻花一樣開花繁盛,而稍縱即逝,壽命不長的神話故事。
《日本書記》(720)的記載履中天皇402年活動的一段話:
三年(402年)冬十一月,丙寅朔辛未,天皇泛兩枝船于磐余市磯池,與皇妃各分乘而遊宴.
膳臣-余磯獻酒,時櫻花落于御盞.天皇異之,則召物部長真膽連,詔之曰:「是花也,非時而來,其何處之花矣?汝自可求.」於是,長真膽連獨尋花,獲于掖上室山而獻之.天皇歡其希有,即為宮名.故謂-磐余稚櫻宮,其此之緣也.是日,改長真膽連之本姓,曰-稚櫻部造.又號膳臣余磯,曰-稚櫻部臣.
書中描述了履中天皇池中泛舟游宴,櫻花飛入酒杯中的情景。正是這段話,反季節(jié)的開放的櫻花一改神話形象而成為自然審美的象征,同時也宣稱櫻花時代的到來。
7世紀,日本女皇持統(tǒng)天皇特別喜愛櫻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觀賞櫻花,及開展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三月三(上巳節(jié))活動;還參加龍?zhí)锷窦赖然顒印?
萬葉時代(629—759年),在《萬葉集》中出現受唐朝文化影響的贊美櫻花的歌。如:
“綠色淺深野外盈 雲霞片片錦帷成 殘嵐輕簸千匂散 自此櫻花傷客情”,“紅櫻本自作鶯棲, 高翥華閒終日啼。獨向風前傷幾許,芬芳零處徑應迷。”,“春往散花舊柯新,每處梅櫻別家變。樂濱海與泰山思,奢殺黃鳥出幽溪?!保ㄌ僭遥?,“春霞櫻枝凝白花,流湍曳水紊瀨聞?!〖購]前泉鳥倡梅,舌簪簸攬指南車?!边@些詩歌已經以抒情的形式出現,顯然受到唐朝文化的影響。也有像這樣至今仍膾炙人口的詩句:“志賀都城,已成廢墟。舊日宮殿,付之一炬。昔日山櫻,依然如故,峰巒疊翠,五彩繽紛。” 在《萬葉集》里,還有用“櫻兒”(sakurano)來比喻為情所困,最后選擇死亡的美麗少女的形象。《萬葉集》是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集,相當于我國的《詩經》,《萬葉集》中大量用植物作比的優(yōu)美詩句,櫻花占中共166種植物中的第8位。 所收詠梅和歌一百一十八首,詠櫻四十四首,雖然如此,但奈良時代(710—794)最具代表性的花卻不是櫻花而是梅花。
《懷風藻》(751年)中記錄了比良夫的《春日侍宴.應昭》“論道與唐齊,論德共虞鄰。冠周埋尸愛,駕殷解綱仁。淑景蒼天麗,嘉氣碧空陳。葉綠園柳圓,花紅山櫻春。云間頌皇德,日下沐芳塵。宜獻南山壽,千秋衡北辰?!遍L屋王的《初春于作寶樓置酒一首》“景麗金谷室,年間積春櫻。松煙雙吐翠,櫻柳分含新。嶺高閣云路,魚驚乳藻濱。激權移舞袖,流卻韻松筍?!笔萄鐝鸟{、宴游、述懷、詠物等防漢唐文學的官樣文章中借櫻花表達宮廷詩宴這種官式場合的酬唱。
《凌云集》中平城天皇(774年9月25日—824年8月5日)的《賦櫻花》,“昔日幽巖下,光華照四方。胡逢攀折客,含笑互三陽。送氣時多少,乘陰復短長。如此何一物,擅美九陽春。”。絢麗的櫻花在日本原本是美麗的女神的化身,這里的借櫻花來比喻皇帝女兒的美麗,已經完全超脫了神話的色彩,使櫻花與美妙女子相聯系成為一種俗化。
到了平安時代櫻花受到了廣泛的欣賞,人們就欣賞野生的櫻花?!豆沤窦分匈澝罊鸦ǖ母鼣挡粍贁怠T凇豆沤窈透杓防?,櫻花被比喻戀愛,是表明愛情的最典型的象征,把對女性的愛慕之情,通過和歌來表達。描寫了《古今和歌集》作者之一紀貫之曾到過一個地方,看到一個女子在摘櫻花,后來他詠了下面的這首和歌“山櫻爛漫霞氤氳,霧底霞間隱芳芬。多情最是依稀見,任是一瞥也動人?!苯唤o那位女子的家人;和歌“春霞籠罩里,仿佛見山櫻。未睹斯人面,先生戀愛情?!本从沉藢⒚蠲琅颖扔鳈鸦ǎa生愛慕之情的抒情文章。櫻花此時已經從神逐步轉變?yōu)槿碎g的女子情感層面。
日本對櫻花的認識、態(tài)度、與表達的方式已經明顯受到了唐朝文化的深遠影響。櫻花對日本民族的文化、思想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和影響,日本的文學、詩歌、散文往往把櫻花作為描寫、歌詠的重要對象。
四、賞櫻花的興起
櫻花在日本遠古時代就以“美麗女神”的符號出現,人們如何欣賞她,無從考證。履中天皇402泛舟游宴巧遇到反季節(jié)開放的櫻花,無比驚奇,此事雖是300年后對以前歷史的追述記載,但當時對櫻花關注應該可以探知。日本人賞櫻花的歷史悠久,一般認為源于平安時代在宮中舉行的櫻花宴。正典記載賞花的習俗開始于平安時代812年,從嵯峨天皇開宴賞櫻、賦詩賞賜開始,并從貴族、武士到平民,從城市到地方蔓延開來。
據《日本后記》卷廿二記載:弘仁三年(812年)二月辛丑,幸神泉苑,覽花樹.命文人賦詩.賜綿有差.花宴之節(jié),始於此矣.
喜愛櫻花的嵯峨天皇開宴賞櫻,形成宮廷傳統(tǒng),使賞櫻花,吃櫻花宴成為節(jié)。這可能與當時日本近200年模仿唐朝文化的交流有密切關系。公元818年,嵯峨天皇根據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議,下詔改走禮儀,并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大日本史》卷123)連歷法、節(jié)令、習俗也盡量仿效中國。盛唐期間,中國櫻花與梅花等一樣已經發(fā)展出豐富的特色文化。中國的櫻文化是否影響日本,不得而知,但此時日本的文化受唐文化的影響巨大,而此時日本的櫻文化還只是剛剛走下神壇,走向民間不久。其后嵯峨天皇兒子仁明天皇將紫宸殿南階下的“右橘左梅”改種成“左櫻”,于是,典禮行事之際,左近衛(wèi)府的羽林軍便排列在山櫻之下。從此,寺廟神社貴族間盛行在櫻花下舉行慶會。
櫻花在日本真正取代梅花得到廣泛普及與喜愛是在平安時代。到了平安時代(794--1192年),詠櫻花的歌比詠梅花的歌要多出5倍,,賞櫻活動也開始盛行,櫻花已成為主角。平安時期貴族的庭院里都種植櫻花,每年春天舉辦櫻花宴,櫻花宴當時視為王權的象征,也是貴族實力的象征。平安時代后期開始,櫻花從土俗邊緣走入社會中心,除了宮廷的花宴,還有貴族、武士舉行稱之為“櫻狩”的賞花或賞花加打獵等活動。在平安時代(794年——1192)末開始大量種植各種各樣的櫻花。
日本的賞櫻花即“花見”最興盛的時代可能起始于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1603年),并經過豐臣秀吉統(tǒng)治時期的 “醍醐の花見”被作為“年中行事”固定下來,成為日本人民的一項重要活動。慶長三年三月十五日(1598年4月20日),近代首次統(tǒng)一日本并建立高度個人威望的豐臣秀吉召集皇親、大名及下屬1300余人,在京都醍醐寺舉行盛大的賞花會,并作吟唱賞櫻宴得和歌集保存在今天的三寶院,歷史上稱這次賞櫻活動為“醍醐の花見”并載入史冊。其后半年,豐臣秀吉去世。豐臣秀吉最后一次到醍醐寺賞櫻時所吟詩句“隨露而生,隨露而散,此乃吾身,如煙往事,宛如夢中之夢?!敝两駨V為傳誦。櫻花以江戶城為中心,開始在關東各地被廣泛種植并快速蔓延到全日本。現在,京都醍醐寺每年4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有“太閣花見行列”,力圖再現當年豐臣秀吉舉辦賞花會的盛況。
當初,賞櫻只是在權貴間盛行,到江戶時代(1603—1867年)才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傳統(tǒng)的民間風俗。更是呈現出以“群集”、“飲食”、“群櫻”的群體參與的賞花活動,少數人的“風雅”化成為大眾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十七世紀后半,賞花蔚然成風,“或歌櫻邊,或宴松下,張幔幕,鋪筵氈,老少相雜,良賤相混。有僧有女,呼朋引類,朝午晚間,如堵如市。”櫻花觀賞平民化,逐漸成為日本人每年固定的活動。
櫻花被賦予了俗的性格,從神壇走向了民間?!盎ㄒ姟保?span>Hanami)成為日本平民百姓的年中行事則是江戶時代以后的事情?!盎ㄒ姟背蔀槿毡惊毺氐馁p花方式,每當春天櫻花季節(jié)展開之際,群聚于各地賞櫻名所,席坐櫻花樹下,舉杯高歌,談笑春風,盡情享受到好春光。,“花見”被納為英文中日本人特殊的賞櫻盛宴專有名詞
五、櫻花與武士道
公元7世紀左右,日本開始了名為“大化改新”的封建化改革,建立了模仿唐朝的土地制度,貴族與寺廟不納稅,導致了貴族與天皇的分權產生,產生了類似割據的土豪,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制的逐步瓦解和莊園制的發(fā)展。大化革新后的征兵制度隨著中央集權制的衰落也日漸松弛,9世紀初改行“健兒制”,導致服兵役成為貴族的專制,軍隊素質一落千丈。莊園、土豪的興起,促使莊園主為了領土與安全分離一部分農民進行訓練,后來發(fā)展成為專門負責保衛(wèi)的武士團。寺院也發(fā)展了僧兵。這種沒有國家法律約束、沒有信仰,專職看家護院的打架武士團無異于土匪。暴力、背叛、給社會造成不穩(wěn)定因素,給社會底層百姓帶了巨大的痛苦,既成為被邊緣化的天皇中央政權,實際控制地方的土豪、大名的心頭之患,也成為他們爭取拉攏為其賣命的對象。從而促使武士團由武裝力量上升為武裝的政治力量。公元12世紀,源賴朝擊敗所有對手,統(tǒng)一了日本各地的土豪。建立了幕府政權。武士階層正式產生。為加強政權的統(tǒng)治,規(guī)范對武士的管理。源賴朝要求武士們將中國的禪宗極嚴格修行精神融入日常的訓練,同時將中國的儒家精神引進要求武士們具備武勇輕生,愛名尚義的精神,養(yǎng)成重視禮儀的修養(yǎng)、儉約寡歡的品格。從此產生了“武士道”。
為了達到對武士的有效控制,豐臣秀吉發(fā)布了著名的“繳刀令”,完成了武士跟農民的分離,并使武士成為貴族,逐漸將這個階層轉化為國家的基石。后來的德川家康統(tǒng)一日本后,進一步完成了對武士道的改造。為了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幕府的利益。德川家康引進了日本傳統(tǒng)的神道教忠君敬祖,佛教禪宗不畏死亡,儒家的倫常秩序的各種思想進行整合成視死如歸的效忠精神。最初的武士道總結地說有八個字,那就是:義,勇,仁,禮,誠,名,忠,克。在為政權所利用時進行精神美化與精神統(tǒng)治,推崇的是善良的本性。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為根本,強調“毫不留念地死,毫不顧忌地死,毫不猶豫地死”!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訣竅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為主君毫無保留的舍命獻身。在日本走上軍國主義窮兵黷武的道路之后,武士道經歷了一次畸變。武士道本來是一套道德體系,崇尚克己,奉公,勇敢,隱忍,謙讓的道倫理觀,統(tǒng)治者卻斷章取義,過分突出“勇”和“忠”,因為自古武士把武士刀和和弓當作勇敢與地位的象征。特別是“武士道,就是對死的覺悟”,當這種對于淡然面對死亡的思維方式與狹隘民族主義和擴張政策相結合,就變?yōu)榱藷o視他人的生命價值同時也那樣對待自己的生命瘋狂信念,變?yōu)榕皻⒖窈妥耘翱瘛?
日本有句民諺說“櫻花七日”,就是一朵櫻花從開放到凋謝大約為七天,而整棵櫻花樹從開花到全謝大約也就半個月左右。單朵櫻花并不特別美麗,可一旦櫻花開放,所有的花會同時開放,滿樹繁花,云蒸霞蔚,極盡爛漫。然而,就在櫻花開得最絢爛的時候,就是凋謝之時,瞬間,滿樹繁花漫天飛舞,落英繽紛,日本人一致認為櫻花一起開放,一起凋零更為壯觀,“毫無眷戀地一氣飄落散凈”,就如同人的生命一樣,人生無常,哪怕再短暫,應該燦爛的開放,壯烈的死去。櫻花的短暫絢爛與瞬間飄零正好拿來寫照整天與刀與弓相伴的武士們的人生觀。
日本人特有的島國民族心理使得日本人對櫻花、武士道的美的欣賞有有別于其他國家民族的獨特之處,以“物哀”,“空寂”為美的審美觀和日本人獨特的生死觀等諸多心理特征。武士道最光彩的時候,就是他拋灑熱血效命疆場的時候。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麗中達到自己人生的頂峰發(fā)揮自己最大的價值,之后毫無留戀的結束自己的生命。1748年,“人中武士花中櫻”的臺詞出現在演義家將為主公復仇的歌舞伎戲劇里,櫻花歷來的女性形象為之一變。其后,力主驅逐儒佛、恢復古道的國學家本居宣長自稱“櫻奴”,寫下一首和歌:“人問敷島大和心,朝日爛漫山櫻花。”櫻花從此跟大和心、大和魂掛上鉤。出現“人數武士,花數櫻花”的精神類比,以及“欲問何似大和魂,恰如朝日映山櫻”的名句。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死,也該果斷離去。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干脆而不留戀,被尊為日本精神。
明治維新后,日本創(chuàng)立了近代國家,櫻花被植入國家這一共同體,通過各種“言說”的演繹,使櫻花等于國花呼之欲出。明治年間,天軍齊唱大和櫻,櫻花最終變成軍國之花、靖國之花,被賦予民族、國民、武士道乃至國家等象征意義。以至日本的武將在戰(zhàn)死后也成稱為“花散”。戰(zhàn)死的軍人熱衷于被埋葬在櫻花樹下,迷信于櫻花會開得更紅艷,以期讓靈魂得到升華。
二戰(zhàn)戰(zhàn)敗后,戰(zhàn)爭也給各日本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日本人開始從審視日本的軍國主義,日本對櫻花的理解也重新審視,甚至到了要否定它的地步。后來崇尚自由、民主、和平的思潮使櫻花重新回歸到人民的心中。日本人心中的友誼、和平的一面也通過櫻花得到表現?!瓣柟狻睓雅嘤吒邖徴鞯乃枷朕D變與實際行動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六、近現代日本的櫻花與日本人
經過最初的皇宮、貴族知識層的花宴(賞花與酒宴結合),到中世紀的武士階層,擴展到大眾賞櫻,櫻花浸透到日本的每一個角落。明治維新后,日本開始脫亞學歐,社會與經濟取得很大的發(fā)展,櫻花被植入國家這一共同體。一方面,櫻花隨著軍國主義的發(fā)展變成了軍國之花、靖國之花。另一方面,櫻花也被作為友誼、和平的象征,作為重要的禮品廣泛贈送給世界各地,廣大民眾群體賞櫻活動蓬勃發(fā)展。
1909年、1912年兩度捐贈櫻花樹給美國首都華盛頓。至今,美國華盛頓的櫻花節(jié)游客如潮,成為世界著名的櫻花界。以后,贈櫻花樹遂成日本外交手段之一。1972年中日邦交正?;瘯r,田中角榮首相以日本國民的名義向中國贈送櫻花樹,后分植于北京、天津、沈陽。日本官方、民間對世界各地包括中國的櫻花贈送與交流活動不勝枚舉。櫻花似乎代表著日本國家、人民,成為友好、和平的象征。
現在櫻花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至關重要。每當櫻花開放時,就是舉國歡慶,全民賞櫻之時。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為“櫻花祭(節(jié))”。日本氣象廳專門制定“櫻花前線”預報櫻花花期,后因預報不準還導致氣象廳的官員辭職,改由現在的日本氣象協(xié)會發(fā)布“櫻花前線”。從三月初到五月中旬,由九州到北海道,這一條“櫻花前線”推進到哪里,廣播、報紙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櫻花開放的消息。各地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櫻花祭”,親朋好友圍坐在櫻花樹下,一改平時溫文爾雅的謙謙形象,吃著便當(飯盒),飲著清酒,談笑風生,旁若無人,完全陶醉在漫天飛舞的“花吹雪”中,其興奮無異于兒童春游。有些公司將賞櫻花列為公司的“指定項目”,以增強對員工的人文化關懷。日本人每年“花見”活動樂此不疲。期間櫻花及賞櫻花相關的商品、紀念品層出不窮。日本也成為世界各地游客的首選之地,世界各地的旅行社及旅游宣傳均會宣傳日本的賞櫻之旅。
櫻花也在日本文化中發(fā)展出占了眾多的詞匯,如:櫻時、櫻月、櫻前線、櫻吹雪、櫻雨、櫻山、櫻衣、櫻湯、櫻蒸、櫻酒、櫻餅、櫻烏賊、櫻煎、櫻魚、櫻鯛、櫻干、櫻鱒、櫻肉、櫻麻等,就連考上大學,稱飛來的錄取通知書,叫“櫻花開了”;大學畢業(yè),有了一份稱心的工作,叫“櫻花又開了”,工作有成績,被提拔重用,叫“櫻花盛開了”,稱同事、同學叫“同期櫻花”等。
現在,日本在繼承與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接受與融合西洋文化。櫻花已經融入到社會、生活、文化的各個角落,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日本成了名副其實的“櫻花之國”。